中国航空新闻网讯:(记者 王兰 通讯员 胡琛璟)西北内陆,滔滔黄河奔腾而过嘉盛投资,滋养出富饶的宁夏平原,造就了“塞上江南”盛景。如今,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,为这片土地带来全新机遇,宁夏正凭借自身特色,力争在低空领域开创发展新局。
“十五五”低空经济发展规划
宁夏正积极谋划,在“十五五”期间布局具有本地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路径。核心思路是依托自身独特的空域和地理优势,聚焦应用场景创新、基础设施先行和区域协同合作,力图走出一条差异化、特色化的发展道路。
低空视角看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(图片来源:宁夏文旅)
根据规划,宁夏的初步构想是布局“一核一区多点”的低空发展生态圈。银川将作为核心圈,发挥城市的资源集聚和创新引领作用;建设产业聚集区,形成集聚效应;在全区建设多个低空应用场景示范点,通过多点开花的方式推广各类应用。
为确保低空经济顺利发展,宁夏着力完善支撑体系。计划构建“地市有枢纽、县区有起降点”的垂直起降网络,布局通用机场,并颇具前瞻性地研究建设西北地区低空飞行大数据中心。同时,宁夏还成立了低空交通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产业协会,致力于编制产业图谱、开展精准招商,探索发展“低空飞行器组装+检测测试”的全链条。
人才与技术“托举”
当前,宁夏把握机遇,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系统推进,为低空产业发展筑牢基础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国网宁夏电力建成了全区首个集“产学研培用考”于一体的无人机实训基地,开展培训、维保、竞赛及研发等业务,已培养教员12人、学员超1500人。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与阅海湾商务区、宁夏航空航天协会及相关企业推动合作,共同建设人才平台、开展订单培养与课程开发,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;协会还通过举办各类无人机竞赛嘉盛投资,联合培训机构系统培养空天产业后备人才。此外,盐池县开展的低空经济示范培训班注重实操实训,帮助学员获取CAAC超视距执照,强化其在农林植保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能力。
宁夏无人机实训基地
在技术研发方面,宁夏围绕电力、空天一体化等方向布局。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已孵化近20项创新成果,包括无人机航母、“蛙跳式”驻塔机巢、大载重运输等,为电力巡检、应急和建设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。依托中卫的算力基础和宁东的氢能产业链,宁夏正推动“空天一体化”战略落地,同时发展eVTOL、氢燃料电池无人机等在物流配送、灾害监测等场景的应用,并探索“遥感+5G+AI”融合的智慧城市新模式。
此外,宁夏还计划通过搭建科研平台、引进高端人才和制定产业政策等措施,构建更加完善的低空产业链和创新生态。
具有“宁夏特色”的低空经济
宁夏发展低空经济,并非盲目追求全产业链制造,而是立足本土地理特征和应用需求,试图走出一条具有“宁夏特色”的差异化路径。宁夏地域虽小,但地貌多元、空域条件优越,非常适合作为无人机测试飞行和应用示范的“天然试验场”。这种资源优势为其避开制造业短板,进一步聚焦场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。
近年来,宁夏不断推动“低空+”融合模式,覆盖文旅、农业、交通运维和应急等多个领域。例如,借助无人机开展高速公路自动巡检、农产品精准飞防和黄河大桥监测,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与安全性。同时,银川、石嘴山等地发展低空旅游及航空运动,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形态,让低空经济真正服务于本地发展。
宁夏沙湖至阅海双向直通低空游览(图片来源:宁夏新闻网)
无人机在宁夏灵武市进行春耕作业(图片来源:人民网)
农业是宁夏低空应用的“主舞台”,仅银川市就有200余台植保无人机,服务面积达120万亩。在农业大县吴忠同心县,时丰农业联合科技企业针对玉米等高秆作物种植痛点,攻关无人机智能避障、精准定位与高效喷洒技术,定制专属飞防方案,解决了传统人工施肥打药费力、常规无人机“打不透、打不匀”的问题,实现了按需施药与精准防控。未来还将搭建无人机飞防大数据中心,集成作业、病虫害预警、气象等数据,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,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。
无人机“交通巡查员”巡查结束降落中。(图片来源:银川日报)
在交通运维领域,宁夏先行试点无人机智能化应用:辖内220公里高速公路已布局21处起降点、18条航线,通过多型号无人机对路面、边坡、桥下空间等多场景采集数据,结合AI比对排查安全隐患;中卫市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启用无人机自动巡检,2小时即可完成人工难及点位的巡查记录,大幅节约人力时间成本,为公路安全提供全天候守护。
中阿低空领域合作有望迎来成果
2025年8月,中国—阿拉伯国家低空经济企业对接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。作为2025中国—阿拉伯国家工商界经贸对接会的重要分项活动,本次会议汇聚多国代表,围绕“如何通过市场推广和用户引导培育并扩大低空经济市场需求”以及“如何结合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产业优势,实现低空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”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。
对接会现场(图片来源:人民网)
阿拉伯国家地域辽阔、人口密度较低,城市与村镇分布相对分散,加之境内存在大片荒漠区域,独特的地理条件恰好为低空航空器提供了广阔且适宜的应用场景。双方在资源和发展需求上高度互补,合作潜力巨大。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,为中阿企业搭建了高效务实的交流与合作平台。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中阿在低空领域的合作有望迎来成果,在天空中共筑一条崭新的“空中丝绸之路”,为两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。
(素材来源:低空产业大脑)
壹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